|
李同學![]() 學員檔案
Stephen • 米蘭理工大學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 • AA建筑聯盟學院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• 香港中文大學 Urban Design • 新南威爾士大學 Architecture 本科院校 關于申請 激動?。?! 不出意外的話我最終會選擇米蘭理工大學。米理的建筑學位列世界前十,并且米蘭是設計師的天堂,意大利的威尼斯、羅馬也是很久有建筑特色的城市。而且在米理的第二年能申請參加妹島和世的項目,妹島是我從大一開始就最喜歡的建筑師,如果能有機會向她學習,一定是一種不錯的體驗。 面試過程是全英文的,我面試前準備了好幾天,因為第一次需要和外國的教授談論專業知識,非常緊張,怕在面試中被教授為難。后來證明是我多慮了,面試的教授非常和藹,看上去學識非常淵博,不僅會細心回答問題,還對我的設計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,這更像是一個學習的過程。 我大學的生活比較豐富,平時還喜歡和同學一起出去攝影采風。每年暑假我都會參加學校組織的支教活動,我很喜歡支教,和那些孩子相處的過程非常輕松,給他們帶去知識的同時自己也能收獲很多。 在專業方面,我熱衷于參加一些學科競賽和學術科研工作,從大二開始,我就跟著一些優秀的學長學姐做一些科學研究,發表論文,我覺得學建筑應該是不止于設計的。 當時我還聽了系里優秀的學長宣講會,了解到國外的建筑學教育風格和國內的有很大區別,尤其是在對場地分析以及一些設計產生的邏輯方面,這也正是我所不足的。于是我從那時候開始,便產生了出國留學的念頭,希望去國外進一步拓展自己的專業學習。 在大二的暑假,我就開始自己尋找公司實習,通過實習提升自己的專業實踐能力。因此大四能有機會進入CallisionRTKL,RTKL是一家全球頂尖的設計公司,在設計的過程中, 每一位前輩都非常注重設計的細節和邏輯,平時在課程作業里被忽視的點在這通通被放大了,也讓我很快意識到了自己的短板。公司里的實習生來自世界各地頂尖的的大學,競爭非常激烈,但和他們交流的過程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。 關于作品 ▎Project 1 對自己的作品集,我覺得亮點之一在于內容全面。我不喜歡同一件事情做好幾遍,所以四個項目,我都從不同的角度找到切入點,包括在表現形式上,也盡量展示自己更綜合的能力。 比如第一個項目,是幫一個患有阿爾茲海默癥老人的房子進行改造。通過對阿爾茲海默癥老人不同階段的行為分析,從建筑的材料、結構等入手將房子的改造分成了三個不同的階段。 ▎Project 4 第四個項目選在了發生過核泄漏的切爾諾貝利。1986年的核泄漏事故讓切爾諾貝利的普里皮亞季小鎮成為了一塊無人區。漫長的恢復期里,自然開始野蠻生長,重新占領城市的各個角落。野馬、野豬和狼群,也重新回到了這里開始繁衍生息......我引入了“地衣”這種植物作為靈感來源,解構了地衣的生理結構和生長方式,提出了切爾諾貝利復興的策略。
Q:做完作品集后是否對這個專業有了新的認知?Q:做作品集時有遇到什么困難嗎?如何克服的?Q:有比較喜歡的設計師或建筑師么?他/她對你產生了什么影響?*本文部分圖片整理自網絡,如有侵權希請聯系指正 |